襄阳房地产发力十余年,早已与城市变迁水乳交融。从封闭到开放,从单调到丰富,从速度到质量,从粗放到集约,从品质到品牌,地产一直在改变着襄阳这座城市。大到城市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,小到居住、工作、生活。
襄阳的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45平方公里、人口147万。在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,城市功能也日趋完善。《福布斯》杂志连续多次把襄阳列为“中国大陆最适宜开设工厂的城市”和“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”前百名,全球著名的投资管理公司仲量联行把襄阳评为“中国新兴城市50强”。
襄阳市正在建设“四个襄阳”,目标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。打造都市襄阳,离不开城市综合体。它将提升城市功能,改造城市的管理模式,提升产业聚集,这是未来城市商业模式发展的方向。继襄阳首个城市综合体—万达广场后,2013年襄阳在建的城市综合体集中爆发,如绿地中央广场、襄阳新天地、天润万象城等。数据显示,目前襄阳商业综合体约有16个,且大多单体体量在20万平方米以上,其中东津世纪城以600万平方米居首,预计襄阳城市综合体项目体量将新增1300万平方米左右。襄阳已经迎来城市综合体时代。
突出融合发展
在产业集聚区发展过程中,襄阳市突出产城融合发展,统筹基础设施和现代服务业建设,着力发展宜业宜居城市,不断提高居民生活环境条件,努力打造生产安全、出行便捷、环境优美、服务配套、生活舒心的新城区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襄阳发展中,已经出现了抓住县域经济核心驱动力,以“产”促“城”的深度实践。
按照规划,东津今后将主要以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、科技中心、文化中心、会展中心、医疗中心等为支撑,以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、电子信息业、文化创意产业为重点。为了吸引总部项目落户,东津新区还专门制订了《鼓励发展总部经济暂行规定》,除了在建的六化建外,目前已有楚磷矿业、工商银行金融后台管理中心等总部项目签约。
据了解,东津新区辖东津镇全域和襄州区张湾办事处“四村一组”,共56个行政村,1个社区,人口约14万人。距离标准城市新区的人口规模差距甚大,如何吸引外来人口成为关键。
襄阳市政府党组成员、东津新区党工委书记王世荣说,东津新区除了依靠壮大本地的集体经济,留住本地人在当地就业外,更重要的是吸纳外来人才,要让他们留下来,在东津居住生活。
按照“产城融合”的规划理念,东津新区将建成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区。东津新区综合起步区将主要布局金融、商贸、医疗、教育、文化、居住等消费性服务业和公共性服务业。
为强化产业支撑,东津新区还聘请了一流专家团队编制新区产业发展纲要,用规划引导各类要素向园区集聚。目前,规划建设35平方公里的国际产业园、文化创意产业园和科教产业园。
目前已经有一大批优质项目落户产业园区,按照项目集中、产业集群、资源集约、功能集成的发展思路,东津新区正全力打造一流的产城融合新区,通过三个产业园的打造,成为襄阳市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新的增长极。
狠抓产城互动
在实践中,襄阳市致力在产城互动上实现大突破,创新产业集聚区发展理念,强化产业集聚区的城市主体地位,按照“产城融合、宜居宜业”的发展路子,以产业发展推进城市建设,以城市建设促进产业发展,由产业造城向产业兴城转变,由宜业向宜居宜业兼顾转变,把城市的发展和产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,形成良性互动。
该市着力打造一产一业、一产一城和一产一景。
光彩产业园区,科学规划实现产业集聚区与市区规划的无缝衔接,充分利用市区和产业园区已成型的学校、医院、商住、文化娱乐等设施,服务产业集聚区生产、生活的需要。
高新产业区,道路按照城市景观道路的标准进行了绿化、亮化、硬化、美化,注重体现“园林”、“生态”、“社会和谐”等城市区位特色,林茂花艳的宜居宜业城市新区初步呈现。
东津新区,坚持产城一体化发展,实现商业区、行政新区及大学城相互联动。同时,充分利用城市水、电、气、热等公共资源,服务新区产业发展,推动企业生产生活服务社会化。
襄阳市狠抓产城互动,加快推进全市产业园区的发展,持续的正是这样的路子:通过产业发展,提供更多就业岗位,带动更多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,为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拓展空间、创造条件;通过完善城市功能,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,实现工业化、城镇化相互促进、良性互动、融合发展。
纯粹为了需求而消费的时代正在离我们远去,从细枝末节到全方位一站式体验,襄阳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消费理念正在发生着变化,快捷、时尚、多元,成为了消费的主要诉求和商业发展新的风向标。随着政府对于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视和经济水平的提高,商业地产对于刺激消费、繁荣经济、扩大内需的作用就更加明显。
总之,越来越多的商业地产项目落地襄阳,在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的同时,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模式,带给人们更加高档舒适的消费体验。另一方面,商业地产对消费的拉动能力也促进了襄阳商业经济的进一步繁荣。
建设美丽襄阳
有商则成“市”,城市一词也由此而来。襄阳素有“南船北马、七省通衢”之称,历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。天造襄阳独特的地理位置,成就了古城的千年文明。
在汉江流域同类城市中,襄阳具有得“中”独厚的区位优势。襄阳扼守汉江中游,除离重庆较远外,距离武汉、郑州、西安的距离均在300公里左右。襄阳是我国内陆地区连接东西、贯通南北的重要交通和物流枢纽,是国家公路运输主枢纽城市之一、全国高速公路主骨架中的重要节点、全国铁路运输重要枢纽之一。
近年来,国家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策略,农村人口进城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刚需置业,推动了三、四线城市房地产的发展。直至如今,在襄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即将跨过2万元、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即将跨千亿元的历史节点,襄阳商业的欣欣向荣仿佛直奔它昔日的荣光。如中豪襄阳国际商贸城等商业地产大鳄来襄阳投资,在推动襄阳复兴的同时,也成就了自身。
省委领导在东津新区调研时提出,东津新区建设要高度重视产业培育、体制创新、绿色发展、宜业宜居、文化建设等重点问题,坚持科学发展一步到位,切实把产业当做新区的“硬支撑”,努力建设功能城市,打造魅力新城。并强调建设东津新区的终极目标是:“提高市民生活品质。”
事实上,随着新世纪家居生活广场、襄阳竹叶山农产品交易中心、中豪襄阳国际商贸城、复星天贸城、新合作·襄阳食品商贸(物流)城等一批大中型商贸城及专业市场开建,就业问题也迎刃而解。
襄阳已拥有7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、2个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、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、2个国家级检验检测平台、2个国家级创新型(试点)企业、17个校地企共建研究院(中心)、19个院士(专家)工作站、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、12个博士后产业基地,以及2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4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、46个省级创新型(试点)企业、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。
中国光彩事业襄阳工业园是全国光彩事业重点项目、湖北省政府重点项目、襄阳市政府重点招商引资项目。“我们的多个产业园各种配套工程在有序建设和积极招商中。建成后可以容纳12万人,同时也大大提供了就业机会。”该产业园副总经理王祺娟说。
据悉,中国光彩事业襄阳工业园有一个台商产业园,近年来,在襄阳市台办的协调管理下,襄阳市台资企业协会积极开展活动,在服务台商、加强台资企业与政府间的联系与沟通,推动襄台经济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,每年都有5家以上的台资企业落户襄阳。
在解决缺乏新兴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的进驻,产业的集聚能力有限的局势上,襄阳光彩产业园给出了自己的响亮答案。从产业发展出发创造就业机会,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模式。以襄阳光彩事业产业园为例,其发展给襄阳地产业提供了可供参考和学习的新样本。
未来,襄阳在城市功能区域规划上还将为商业的腾飞加码—内环线通车之大交通、“两改两迁”之大规划、东津新区建设之大新城,无不让人们对襄阳的大商业充满期许。美丽襄阳是一个颇具内涵的复合概念,除了环境,更有创造与创新。
今年,襄阳各产业园区更加注重生态美境的创造和建设。经济技术产业园区将以建设产业新城为目标,将区内的路、沟、塘、街心、围墙绿化美化,形成区内景观、游园。
襄阳将建立与产城互动相匹配的社会管理体系。工会、发改、人社、财政、公安、民政、卫生、教育等部门,将以人为本,为企业为园区提供良好的服务,确保员工能招得来、留得住、聚人气。
襄阳将加快户籍、医疗、社会保障、子女入学等制度的改革探索,帮助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进城落户,享受与当地市民同等的权益,帮助进城农民更好更快地融入社区、融入城市。
产业集聚,环境给力,一个美丽的新襄阳将崛起!
|